时间:2023-02-22 02:50:54 | 浏览:649
2021年夏季,每日优鲜顶着“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光环登录美股,然而这却并非这一商赛道扶摇直上的开始,反倒更像是最后的余晖。随后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生鲜电商平台的关键词则几乎是撤城收缩、裁员、拖欠货款,或是破产。当然,也有从业者满怀对未来的期许称,此次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模式,生鲜电商将有能力渗透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寒气逼人的2022年来说,国内互联网行业俨然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苦日子”。如果要说互联网行业为何会在这二十余年间飞速发展,显然互联网从业者的奇思妙想是种子,而资本的真金白银无疑就是催化剂了。如今资本的退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下的市场格局,比如大笔烧钱的“跑马圈地”模式已然成为了泡影。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这两大生鲜电商赛道的头部企业。2022年5月底,叮咚买菜已陆续裁撤多地业务,其中包括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同样在去年7月28日,陷入撤城、拖欠货款、拖欠薪资、大幅裁员等风波的每日优鲜,选择了关闭赖以成名的30分钟极速达业务,随后更是有该公司解散的消息被传出。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是生鲜电商赛道“烧钱圈地”的代表者之一。其中特别是叮咚买菜,更是被盒马CEO侯毅在社交媒体公开唱衰,“老梁看了真是急了,他的投资方也是急了,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的市场是不长久的,冬天来了,谁在裸泳?”
现在看来,侯毅的这番话一语成谶,在2022年这个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中,烧钱俨然是彻底烧不动了。
根据每日优鲜在去年11月中旬披露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其净亏损为38.50亿元,2020年同期则是净亏损16.50亿元,同比扩大133.33%。而截至财报披露日,每日优鲜更是仅有55名全职员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每日优鲜的股价也已经从最高的58.56美元一路下跌至1.78美元,市值缩水了多达97%。
更为致命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24.57亿元,但总的流动负债达到了32.99亿元。而每日优鲜自己也在财报中表示,如果无法实现盈利、或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需求,其可能不会继续作为一家持续经营的企业存在。
在互联网行业的几乎所有to C赛道,每一个新物种的亮相都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并且在这些新物种出现前,大众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就是乔布斯口中,“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作为新零售的代表,生鲜电商的卖点就是将电商的范畴,进一步扩大到了每一位消费者日常生活必备的水果、蔬菜、鲜肉等领域。
但问题也随之到来,毕竟生鲜与一般消费品大有不同,其对于物流的要求更高,但又有产地分散性强的缺陷,这就意味着传统电商的物流模式在生鲜领域无法成立,所以前置仓也应运而生。所谓前置仓,其实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中心仓不同。出于成本的方面的考量,中心仓往往会设立在成本较低的城郊,而前置仓则需要在社区附近,也就是生鲜商品存储到消费者身边。
在用户下单后,前置仓即可完成拣货、打包,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作用就像是“毛细血管”一样直接面对用户。因此把仓库直接放在社区旁边,确实也是最现实的方案。然而,也正是前置仓这一模式,让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走向了万劫不复。
由于前置仓会被直接配置在社区周边,所以这就意味着其租金成本往往极为高昂。与此同时,随着SKU的增多,需要投入的采购、分拣、仓储等成本也会不断递增。
此外,作为非标品的生鲜商品在C端的特点,就是碎片化、多元化,以及不确定性,再加上每日优鲜打出的旗号,是新鲜、快捷、低价,可在骑手的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成尽可能多的订单就只能让密度不断提升。换而言之,前置仓的成功需要保证在一定的半径内持续产出大量订单。
简而言之,生鲜电商其实并不“性感”,甚至互联网行业标志性的网络效应不仅不能帮助相关企业降低成本,反而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也会随之提高。更何况生鲜虽然是刚需,但消费者的购买渠道是极为丰富的。并且在生鲜电商诞生前,在此前漫长的时光里,围绕消费者的日常需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流畅运转的零售体系。
作为这一套传统秩序的颠覆者,生鲜电商是就意味着要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实现这一点又需要诸如各种满减和优惠券来“利诱”消费者,可补贴的出现又让生鲜电商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更加雪上加霜。并且想要让生鲜电商模式走通,就需要在全国更多的大中城市扎根,这显然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所以在没有资本愿意投入的情况下,相关企业也就只能死的死、逃的逃了。
当然,在这样的一片衰颓中,生鲜电商并非没有机会重新振作。而这个机会,就是此次疫情改变了许多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习惯。过去几年间由于对供应链的冲击,一些消费者对“囤积物资”的需求已然超过了“即时配送”,这也是山姆会员店、Costco在许多消费者群体中更受欢迎的关键。
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变成了过去式,供应链也逐步恢复正常,可疫情的威胁并未走远,所以这可能就是生鲜电商的机会。在一定时间内必然会有部分消费者不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前往菜市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那么这部分消费者就会是未来生鲜电商企业的目标受众。所以还存活的生鲜电商企业如今要做的,可能是舔舐伤口、先深耕消费力更强的区域,以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到来。
导语生鲜经营由初级的营运、采购二个大组,现在发展到营、采、配三个大组,其核心都是围绕一个类别架构进行运作:蔬果组——含蔬菜、水果、散装南北干货、干果、蜜饯、五谷杂粮;肉品组——鲜猪肉、鲜牛肉、鲜羊肉、鲜禽类、冷冻分割禽类、腌腊制品;水产组—
据相关数据显示,生鲜电商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商品的主要渠道,市场用户规模正稳步增长,年度增幅约为170%。如此看来,生鲜电商的未来大有可为。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农业创业者和资本都不会错过。但是生鲜电商这个领域,和其他领域不同,虽前景好,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螳螂观察,作者丨叶小安2021年,生鲜电商的火似乎“熄灭”了。同程生活宣告破产,饿了么“有菜”停止运营,美菜网、叮咚买菜以及盒马等陷入“裁员”风波......其实曾经生鲜电商还被资本看好的,2018年全年行业融资规模曾
据《北京晚报》报道,一些市民经常发现自己买回来的肉不如在超市看着新鲜,原来此事跟生鲜柜台的打光关系很大。据记者走访,无论是大型连锁超市,还是小熟食摊位,给肉类配上“美颜灯”几乎成了标配。业内人士介绍,这一做法差不多是业内行规:红色光会让生肉
激战厮杀多年后,生鲜电商的“盈利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为了破除盈利难的“魔咒”,此前一直以前置仓进行扩张的每日优鲜,早在上市之前就在积极调转方向,向数字菜场等轻资产模式过渡,而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则更加全面地参与到了生鲜电商
作为人们“宅家”生活的重要后盾,中国生鲜电商在防疫期间迅猛发展。订单激增的同时,网购生鲜“不新鲜”等差评也随之频现:“菜叶都蔫掉了,这还能吃吗?”“买的三条鱼到手,其中有一条竟然变质发臭了!”……但下单容易维权难,一些平台售后服务较差,客服
带着“裁员”、“关城”、“收缩90%业务”这些标签的十荟团,要暂时“离场”了,生鲜电商动辄给用户“撒钱”的习惯也要告一段落了。生鲜赛道的若干玩家们似乎终于明白,只靠巨额补贴打下来的社区生鲜市场是“靠不住了”。此前,与十荟团同处社区团购头部梯
开篇之际,先确定下本文所探讨的核心:生鲜电商。读者不能拿本文所讲的逻辑去套线下生鲜实体零售店,或者线下的经销商,也不要去套以生产为主的产地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表面没啥,但是其背后却是由一道一道的逻辑框定,每一道逻辑都有可能决定项目生死,所
两年前,正值盛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人群簇拥中,首次“巡视”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上海金桥店。驻足在海鲜池的时候,饶有兴致的马云还捧起一只帝王蟹。摄影师拍摄的这一幕照片火爆网络,盒马也名噪一时。马云在参观时问盒马CEO侯毅:“按照这
01 生鲜电商生鲜产品损耗的来源生鲜电商平台,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生鲜产品损耗。生鲜产品损耗从哪里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损耗分拣损耗配送损耗客服损耗1. 自然损耗是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比如牛肉,晚上从供应商那儿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