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2:49:56 | 浏览:912
从得志意满到幡然醒悟,需要多久时间?
这位创业者用了整整5年的时光,才悟得一个道理:生鲜电商什么的,都是“坑”!
近日,一篇名为《花光400万 融资被骗 我在生鲜店“踩坑”的那五年》的文章,讲述了一名创业者的辛酸故事。
这位创业者名叫老树。据他所述,他是个创业“老炮”,之前做过建筑装饰,也经营过电子商务园区,一来二去积攒了400万元的创业资金。
他对自己的创业经验还是十分自信的,打算找个新赛道,勇闯天涯。
老树一琢磨一调研,自觉发现了一个前景大好的市场——生鲜电商:
当时是2015年,正是生鲜电商最热的时候。足足有4000多家企业入局,生鲜电商行业规模达542亿元。当时的投资市场对生鲜电商的预测非常乐观,预计5年后将达到千亿元规模。
而且,生鲜电商的潜力巨大。在服装3C等领域的电商渗透率达到20-30%的时候,生鲜的渗透率只有1%。剩下的99%,将有多么可怕的想象空间啊。
老树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进去。众所周知,生鲜电商有四种模式:前置仓模式、到店+到家模式、社区门店模式和传统电商模式。老树选择的是模式“最重”的那种:到店+到家。
他的计划是在当地开300到400家店,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在他的设想里,他的生鲜店可以覆盖100万个家庭,创造300亿元的消费需求,达到100亿元的年营收。
可是现实并没有这么如意。
首先是选址,老树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只签下了18家店铺。
然后是线上APP,花了20多万元,做了几个月,仍然没有办法运营。
开店后,他预想的店营业金额为每天1万元,结果只有6000元。运营三个月后,他只开了7家店,而且营业额滑落至2000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在这期间,老树还试图去寻求风投合作。结果遇到的投资机构,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拼命收你的钱。他被骗过12800元的会员费,也交过20000元的路演智商税。
最后,他花光了400万的创业资金,只留下了满身的创业伤痕。“这是我创业历程中最艰难的五年时间。”老树痛心疾首地说道。
老树回顾过往的创业历程,总结出自己摔过的三个坑。
第一,商业模式上,老树发现100平米的门店根本就不适合做生鲜售卖。
比起超市和菜市场,门店的面积太小了,卖的东西也少。而且因为面积的缘故,他也没办法好好设计购物动线、果蔬货架、风幕柜、保鲜展柜,让这些元素更有格调。像他买的空调制冷设备,质量就不太行,冷气一吹,果蔬就会变色,失去卖相。
最让他头疼的是运营成本。根据他的计算,员工工资和运营费用,需要50家现金流良好的门店规模来支撑。可是他根本开不了这么多店。
第二,门店运营方面,老树发现损耗、产品陈列和价格方面都是个问题。
他经常发现,运输过来的蔬菜,全都是坏的,根本没有办法拿出去卖。这可以说是生鲜产品普遍会遇到的保鲜问题,至今很难解决。
产品陈列方面,如果先摆放卖相差的产品,再摆放卖相好的产品,就会错过热销的时间点,而且过了时间,卖相好的产品也变得干巴巴。如果反过来,先摆放卖相好的产品,那卖相差的产品在后面放上来的时候,卖相更差,更加没有人买了。
价格方面,因为生鲜价格随时都会变化,老树要及时跟进菜市场的价格,以调整自家门店的价格,免得消费者抱怨价格比菜市场的还要贵。
第三,线上公众号商城也让老树一个头两个大。消费者在线上采购,就意味着要增加门店挑拣的工作量,就意味着要雇佣更多的人手来派送。这可全都是高得吓人的费用。
生鲜电商创业,听上去很性感。但其实很琐碎,小至一颗蔬菜,大到员工的工资发放,老树全都要管。老树虽然说的都是细枝末节,但充分反映了一个生鲜电商创业者的最真实状况。
它不像一般的互联网创业,随手开发一个软件就完事了,而是要兼顾线上线下。它也不像一般的夫妻店杂货铺,小而美就完事了,而是要规模化效率化。
当手握400万资金的老树都陷入如此窘境,更不要说那些只有一腔热血的创业者了。老树的经历告诉我们——生鲜电商,不是谁都能碰的。
从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这其中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就算是背后有巨头支持,也不一定活得下去。有数据显示,4000生鲜电商,4%的平台投入产出持平,88%亏损,7%巨额亏损,仅1%盈利。生鲜电商是一个残酷无比的战场。
如果因为生鲜电商是风口,创业者就贸然入局,注定死得很惨。
首先,生鲜电商的难点在于冷链物流,就算是大企业也很难攻克这座“珠穆朗玛峰”,更别提中小创业者了。
生鲜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从源头到运输再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一连串的过程,都需要保持新鲜,减少损耗。所以需要建设冷链系统来解决损耗问题。
然而这个系统这么好建吗?数据显示,中国现阶段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可达85%以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并不成熟。
市面上的大企业怎么建冷链系统的呢?
比如顺丰,根据不同城市的环境,和人员状况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全流程的冷链配送环节进行反复试验,不断优化保鲜方式。顺丰在成立了24年后,才摸索出如何运送一颗樱桃。
比如京东,在全国花重金建了十几个生鲜冷库。
冷链建设属于重资产模式,这不是一般玩家玩得起的。
其次,生鲜电商对供应链、仓储、物流等方面都有着太高的要求,就意味着始终要保持高成本运营,烧钱太太太厉害了,随时会把一家企业“烧死”。
从“资本女王”徐新那里拿过2亿投资的妙生活,开了80多家门店,最后烧光了钱,轰然倒塌;
融资金额超过2亿元的吉及鲜,出现资金问题,创始人找了3个月投资,最后无人接盘,不得不宣布歇业;
安徽的呆萝卜,一共拿了7亿多人民币的投资,却在15个月烧光光,最后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
在这个赛道,以亿作为计量单位,可谓稀松平常。
每日优鲜这种头部玩家,成立于2014年,6年时间里完成了9轮融资,平均每7个月融资一次,筹集了总计近118亿人民币的资金,但直到去年年底才实现全面盈利。
生鲜电商看起来,能够最大程度触及消费者,拥有无限想象力,但攻克程度太难了。一般的中小创业者,千万不要被风口迷惑。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人脉资源、恒心和毅力,根本耗不起。
当你看到一群人乌泱泱地跑过去的时候,以为这就是你需要奔跑的方向,那你就错了。有时候,你辛辛苦苦越过山丘,方才发觉,遍地尸体,无人等候。
作者:电商君
作为人们“宅家”生活的重要后盾,中国生鲜电商在防疫期间迅猛发展。订单激增的同时,网购生鲜“不新鲜”等差评也随之频现:“菜叶都蔫掉了,这还能吃吗?”“买的三条鱼到手,其中有一条竟然变质发臭了!”……但下单容易维权难,一些平台售后服务较差,客服
目前,电商平台的平均拉新成本超20元,天猫、京东、拼多多平台的引流成本更高,生鲜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在如今的头部生鲜电商角逐中,放弃补贴、精细化运营的比拼就成为重中之重,问供应链要效益,已经被提上日程。叮咚买菜5月12日宣布完成
「创业最前线」旗下「子弹财经」原创出品 作者 | © Autumn一周前,桑迪决定开始自己做饭。自嘲连“外卖自由”都快承担不起的她,现在却差点倒在了自力更生的第一关——买菜。“在哪儿买”成了桑迪首先要面临的难题。离家三公里开外的菜市场首先被
生鲜电商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性感”的生意。 原因有二:非标品、易损耗、冷链贵还难挣着钱,苦;从上游生产到消费者收货,漫长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生死,累。 若从流量的视角来看这门生意,如今互联网用户增长已无限地接近触顶,刚需且高频的生鲜刚好是可
作者| 李觐麟 来源|锌刻度(ID:znkedu)被誉为“生鲜电商黑马平台”的呆萝卜,正在遭遇一场自创立以来所遇到的最大危机——11月22日开始,呆萝卜官方公号称“经营不善”,随即引发关店危机,以及加盟商撤资无门,消费者充值金额无法使用的一
无论是每日流水两三万的中小企业还是每日流水二三十万的大企业,都面临着分拣效率低,损耗大,分拣仓库经常不够用的状况,想扩大规模更是有心无力。每个环节运行的好坏,都关系着配送效率、损耗和最终盈利多少,场地的管理也是如此。分拣场地和仓库混在一起,
康来福,14年专注食材供应,全品类食材一站式配送,点击关注账号,与你分享更多行业及饮食资讯。从曾经如火如荼到各家稳扎稳打,社区团购的局面改变前后总共经历不过2年的时间。自疫情过后,众多互联网巨头入局生鲜配送的热情高涨,从社区团购切入轰轰烈烈
导读:谊品生鲜四代店来了,竟有这么多亮点。4月29日,据官方信息显示,谊品生鲜四代店在合肥/重庆开业,以年轻化、场景化、消费升级为指导方向,这也是全国首批门店。该店定位为社区生鲜,经营面积300多平米,SKU3000多支,其中包含干货在内的
生鲜超市的品类有很多,主要以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为主。生鲜超市售卖的品类也很齐全,有包装食品、海鲜、杂货、肉类、家禽、烘焙、加工熟食、以及饮料、酒类、咖啡和茶饮、营养补充剂、维生素、身体护理、教育类如书籍、花卉用品、宠物用品和家用产品等,那
作为一个喜欢买菜的友友,每天的兴趣就是去超市逛逛 ,看看今天有什么新鲜又便宜的食材。家附近有谊品生鲜折扣店,上班附近有盒马生鲜奥莱店。平时主要在这两家买菜,以消费者角度讲讲这两家店。谊品生鲜以加盟模式为主,店均100平方左右,定位社区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