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1:41:36 | 浏览:480
2021年,生鲜电商再次经历大洗牌。
同程生活破产、十荟团裁员、美菜网陷入“裁员、撤城”风波,橙心优选大面积收缩、饿了么“有菜”停止运营,曾经跻身这个行业独角兽企业的呆萝卜,也宣告停业。
社区生鲜的故事真的讲不下去了吗?众人疑问时,有媒体发布了这一年生鲜零售领域10大事件,其中盒马和京东七鲜的利好消息却分别占了2席。
这两个品牌能否给整体遇冷的生鲜行业带来生机?全行业拭目以待。
《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预计,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5万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6.8万亿元。而受疫情影响,生鲜电商加速发展,预计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将超万亿,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足以见得,这依旧是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只是,品牌玩家该如何在这样的增量中把握机会,还需复盘生鲜行业的发展,看清这个行业商业模式探索与验证。
首先,生鲜零售领域的1.0版本是生鲜超市,即城市大仓,代表就是天猫超市等。
此前,生鲜商家在每个城市有多多少少几个大仓,订单过来从仓库出货配送,但困局在于无法做到极速的配送体验,也许一般人觉得还OK,次日达也很快。
但是你家里要做午饭,我上午下单买块五花肉隔天到,这就是逗我们玩了,难道要饿一天隔天多吃点,还是我天天都在为明天的菜造计划表?
这就是2012-2013年的1.0生鲜电商探索阶段,主要方向是用普通电商的大仓物流来发货,基本只适用卖高价水果和进口食材,例如褚橙、本来生活、沱沱工社、易果生鲜。
第一代没有拼出一个所以然,第二代2.0生鲜超市马不停蹄开始烧钱,就是社区小仓。
创业者也在复盘,一些人觉得把少数的大仓换成无数个小仓不就解决了么?保证每3公里范围内至少有一个仓覆盖到,那么任何一个地点下单,马上由就近小仓发货,这样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解决生鲜的时效痛点。
这种模式理论上可行,但问题出在成本上。建这么多小仓,对整个的仓库管理和运营、租金、仓库间的调拨等都是巨大的成本考验。
2016-2017年迅速崛起的“生鲜2.0”,包括永辉等也都如履薄冰。因为企业做本地配送,市中心的生鲜超市既是店,也是仓储,围绕着店铺3公里范围来提供一小时送达服务,能保证新鲜。
但在成本考验下,生鲜2.0的客单价抬升不少,这使得产品与超市甚至菜市场相比的价格较为悬殊,一般家庭无法接受。
综合1.0和2.0版本,除了烧钱的资本和零售的巨头,对于一般的生鲜超市而言:客户有客户的抱怨,生鲜超市也是叫苦连天。
一个商贩说自己开生鲜超市4年,在郊区房租偏低,小店一共7个工作人员,一个行政班、两个收银、两个理货、两个生鲜员工,加上损耗、水电、物业、大概一个月50000元。
如果按照现在20%毛利,一个月卖到250000元才能持平,也就是一天大概要卖到10000元才能做到持平。
有业内人士也曾表示,包括现在提的新零售,如果没有超强的管理经验,没有一定的营销手段,没有一个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姿态很难走通。而1.0、 2.0 的玩家被大家所知悉的是资本和巨头,但其实还有数不清的小商贩折戟成沙,大部分小商贩看生鲜超市都是高投资、高风险、高强度、低毛利低回报。
对于资本和巨头,他们要重新洗牌,1.0和2.0生鲜不尽如人意,虽然都号称砍掉中间商环节,可是仓储、物流配送、管理成本加起来,如果没有补贴,不会比超市、菜市场便宜多少,还有便是质量参差不齐,不同批次、厂家口感等体验相差太多,最后就是前文提到生鲜是临时性消费,而现在大部分电商都是次日或者更长时间到货,没法满足冲动消费。
每日优鲜、U掌柜等前置仓模式,基本可以保证1小时内送达,吃货的福利,不过一些生鲜超市如果没有活动下,价格仍旧没有优势。
而现在被Z时代追捧的盒马模式本质上是模式2.0的升级版,就是最大化“小仓”的价值,即是每平米店面产生最大效益。
盒马鲜生的店在4000平米,既有生鲜超市,也有餐饮区,整个超市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是仓库,天花板上悬挂着送货的传送带,顾客必须在盒马鲜生App上付账,只做附近三公里的送货上门,但一定能做到30分钟送达。
盒马内部把盒马鲜生门店总结为“一店、二仓、五个中心”,即一个门店,前端为消费区,后端为仓储配送区,五个中心分别是超市中心、餐饮中心、物流中心、体验中心和粉丝运营中心。
简单来分析一下盒马破圈的秘诀,首先是提升吸引力,盒马创新性地加大了海鲜区的面积占比,一进门,巨大而又干静的“水族馆”就能立刻吸引客户的眼球,提升整个超市的品味和档次。
还有创新性地引入现买现做,你能想象用买活蹦乱跳的生鲜的钱钱立马吃一顿海鲜盛宴吗?不用等,不用做,直接就在超市吃了。
其次是“仓店结合”。盒马创造了顶棚悬挂链系统,线上订单过来之后,立刻打捞,通过悬挂链几分钟之内运送到后仓处理,打包好之后,马上出库配送,整个过程在分分钟级别。还有就是引导流量到线上成交。
强制盒马APP买单,连支付宝都不行,大家都知道现在的APP的获客成本不是一点点难,所以盒马得天独厚,这就是为了把线下的流量引流到线上,做到了几乎零成本为APP获取新用户。
除此之外,盒马背靠阿里淘宝这样一个巨大的流量金矿,通过手淘APP获取了巨大的流量。这其实就定义了盒马鲜生的主体是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商,而不只是线下零售,它的目标是线上收入占大头。
还有一个杀手镧,是盒马自有品牌。这个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启动。一旦启动,背后需要生鲜处理中心、冷藏冷冻配送中心等,包括中央厨房等联动……这些供应链能力的建设,为盒马支撑起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不止如此,盒马还给自己定了很多KPI,《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篇文章说,阿里CEO张勇在做盒马鲜生之前,给盒马鲜生定了四条刚性的标准,分别是:
第一,线上交易要大于线下;
第二,线上每天的单店订单量要超过5000单;
第三,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够独立生存;
第四,在冷链物流成本可控的背景下,实现30分钟送货上门,而这些总总都是为了增加每平米面积的收入。
现在盒马也不完全靠生鲜赚钱,开始尝试做商业地产。深圳开了第一家“盒马里”,是一个4万多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服装店、餐饮、亲子店都有,用最具人气的生鲜吸引人流,再靠引入品牌赚高流量的租金。
盒马如今打出不卖隔夜菜、隔夜肉、隔夜蛋,隔夜奶的口号,背后需要的是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体系以及基于数据的精准预测模型,正如大润发的老大黄明端所说:“这个东西是在架高门槛。”
像日日鲜牛奶,都是直接从产地来。盒马日日鲜的菜也是从产地来,而且都是可以溯源的,知道哪个菜在哪个产地哪个时期采收。
做生鲜3.0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而盒马背后是阿里系的大数据支撑以及手淘的海量流量灌入。
网上有人这样评价盒马:盒马鲜生对于阿里最大的战略价值不在于它本身的发展带来的收益,阿里做盒马也不是为了开个超市,而是做一个样板间,让传统零售巨头们彻底绝望,纷纷投入阿里的怀抱。
在盒马生鲜春风得意之时,3.0版本的T11前来挑战,T11整体体验更有“高级感”。
比如,在T11,“鱼虾蟹贝”活鲜区整个品类都不选择河鱼,只选择优质海洋蛋白,除了日常餐食,在酒和零食品类上,T11下探了足够的深度。在中央广场店,在酒品类上,T11号称有2500个SKU。有很多细分品,包括威士忌、日韩酒品类,还有一个专门的红酒区,甚至,还在超市里开了一家高档酒吧。
也就是,你贵你好,我比你更贵更好,3.0仿佛就是不差钱的比赛。
现在的精品生鲜超市3.0售卖高品质高档次产品和服务,注重消费体验,前来迎战的有永辉绿标店、华润ole、绿地G-super、城市超市、citysuper、久光等。
03OFC全域赋能靠谱吗?
很多人觉得真正能把“盒马模式”玩成功的,除了阿里,就只剩下京东了,反正阿里有的,京东都必须有,这盘棋就越来越好看了。
盒马鲜生、广州食得鲜是属于新零售业态的,线上下达,体验店一定半径以内快速送货产品质量、消费体验倒是相当不错,可是店面等相关成本也高的出奇,所以商品售价真心在高消费区域或许还适合发展,普通居民表示与自己无关。
生鲜电商目前看比较好的模式还是线下体验送货+线上下单,或许应该说是低配版的盒马。
这时候,京东七鲜应运而生,但是对于京东来讲,他们来得太晚了。盒马在阿里内部2015年就立项了,2016年就开出店了,迭代了将近两年才跑通。
而京东高仿盒马开出来的“7fresh”在2018年初才开业第一家。比起启动得晚,更让京东崩溃的可能是:盒马已经具备了模式快速输出能力,盒马的整套系统,都已经不仅只是跑通这么简单了。
在京东七鲜还在远处迭代试错的时候,盒马已经可以赋能,走向自营+加盟,并且比起开店早两年,盒马的“基于大数据的快速赋能体系”是更令人绝望的护城河。
到今天为止,京东的7fresh刚刚开两家,大众点评上的评价很高,客单价也比盒马相较便宜一点点。但是留给京东的时间不多了,但京东还是宣称18年内覆盖全北京(30家),3年全国开1000家。
而京东七鲜现在的战略布局有:
一是扎根京津冀,守好大本营,争取成为北京地区市民最爱的全渠道超市;
二是发力大湾区,以大湾区为南方重心,辐射南方省份。
七鲜开始聚焦于以七鲜超市为主力,卫星店七鲜生活为辅的发展模式。目前,整个七鲜业态中主要包括47家七鲜超市,以及16家小业态的社区店七鲜生活。
七鲜明确聚焦于京津冀和大湾区两个核心重点区域,重点开展供应链建设、效率提升等举措;此外,还有产品方面聚焦于几十只自营打造的心智产品、服务体验提升等战略布局,即一是店仓一体化;二是店中店;三是异业合作。
接下来以大店为主,面积2000-3000平米的七鲜超市,是七鲜业态本阶段发展的主力。郑锋坦言,原因在于从整体的业务增长和盈利模式上,七鲜超市最接近成功。
最后,对于生鲜超市,京东七鲜给出了新的解法---OFC模式,七鲜将商业模式顾问、店面及品类规划、全渠道积理系统(IT系统和数字化门店等)、供应链服务、APP线上运营、全渠道营销推广等赋能给合作方,帮助其实现全渠道拓展、店面升级、商品优化及运营服务提升。
京东已经和家万佳超市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很快七鲜首家OFC模式的七鲜·家万佳美食生鲜超市、社区超市等多个全渠道零售业态门店将在唐山率先亮相。
再例如,天福便利店与京东展开合作推出社区团购合作模式,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借助天福5000多个连锁便利店,为社区居民提供产品与服务。OFC既发挥了天福线下实体店贴近消费者的地域优势,也发挥了京东供应链、技术、运营的优势,让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让消费者成为最终受益者。
京东7FRESH把这种合作模式称作“OFC”,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供货,而是京东全渠道资源与实践能力与合作伙伴地域优势的互补。七鲜超市通过OFC模式赋能传统零售企业,帮助其优化经营思路,开辟线上渠道,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来说,除了便利店之外,还没有超市“加盟”的案例,但在三四线市场,超市类“咨询策划”公司成为这种模式的唯一生存模式。《零售圈》认为,七鲜的OFC模式,其实就一种超市类“咨询策划”类型的模式,是帮助传统零售提升改造,业绩改善的一种模式。
京东七鲜这种OFC模式,不会革传统超市的命,也不会自己去开超市,而是要代替,升级一部分“咨询策划”类公司的职能。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品牌输出,供应链输出,模式输出,技术输出,是一种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这或许是七鲜差异化竞争。
现在看,生鲜的尽头还是互联网。只是生鲜行业的破局之路,到底是盒马模式、T11模式、还是京东OFC?这依旧需要在新一年里探索和验证。
好消息: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研网”,回复“免费报告”,即可获取一份免费报告,速速来取! 随着生鲜电商呆萝卜近日引发的暴雷事件来看,目前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处于优胜劣汰的局面,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平台众多,这也让顾客有了更多选择,市场进一步发展成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生鲜电商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固定的环节,每天的饮食食材已经习惯了在生鲜电商选购并30min送达。与之同样成为固定环节的还有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凡是和生鲜电商相关的企业在最近一两年都获得了巨额的融资。一时间,生鲜电商成为了互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每日优鲜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昨晚跟进报道。被曝高层失联、公司解散,每日优鲜称是“业务调整”,股价应声暴跌46.61%今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又继续跟踪起底,每日优鲜背后的资本故事。起底 |
#生鲜电商生死局#最近一段时间,如果要问哪个行业最忙,互联网生鲜电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几乎每个上海人都会早早起来在各大生鲜电商平台上抢菜,因疫情防控被困家中的上海市民,不分职业、收入、年龄,统统加入了“抢菜大军”的行列,而且抢菜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任何事情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约车可以、购物可以、买菜也可以。最近受疫情影响,市民出行受阻,在城市居住的市民必须要到超市和菜市场买菜才行,可这些地方又属于人聚集的地方,所以不得不在网上买菜。那么作为生鲜电商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文丨庄帅国内生鲜万亿级市场,渠道正处快速变革期——不仅终端渠道正同时经历“大卖场及标超对农贸市场替代”、“电商及小店对大卖场及标超分流”两类变化,且包含 B 端中间商在内的渠道变革正层出不穷。国内生鲜产业链变革深广度或超市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核心观点:演替复盘:生鲜电商作为生鲜流通新渠道,发展速度快,成长空间广阔,十多 年来多次成为资本风口。但生鲜业务本身存在诸多痛点,导致高损耗同时低毛 利率,生鲜电商行业发展跌宕起伏,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体可分
出品/联商专栏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生鲜到底适不适合电商?答案是肯定的。但当下似乎走岔了路。——题记近日,“生鲜电商”又成行业焦点,然而此次并非“攻城略地”亦或“上市敲钟”,而是“被约谈、追债、闭店、裁员”…有业界媒体预判这为其溃败之始,
“易果生鲜”,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生鲜电商的企业,它的存在时间比大众熟知的盒马生鲜、每日优鲜长得多。但即使这样一个生鲜领域的老牌玩家,如今还是没能熬过第14个年头。易果生鲜官网页面。那些年欠下的债,如今用“命”偿还因未能
市场的走向总是变幻莫测,本已“奄奄一息”的生鲜电商,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第二春”,于是在2019年末倒闭潮中幸存下来的生鲜电商,也成了香馍馍。进入2020年,生鲜电商再度成为热点。零售赛道各路选手纷纷云集,准备围绕这块蛋糕,开展一场“
下载pdf格式报告请关注公众号“行业报告研究院”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生鲜电商背靠生鲜行业的万亿级别市场体量,近年来发展迅猛,2018 年零售规 模达到 2424 亿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速高达 66.70%。当前短期“新冠”疫情的 影响使得生鲜电
生鲜电商已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生活好帮手可如果通过生鲜电商买到农产品是这样的买500克虾实际重量不到250克买一袋鸡蛋敲碎了好几个买的是冻品,送来的是解冻的产品……这样的生鲜电商还值得信赖吗?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对百联到家(i百联)、本来生活、叮
文/孟倩小陈居住在上海,已经14天没有出过门,为了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天天熬夜刷爆叮咚买菜,却经常遭遇售罄。前些日子,被查到“用死鱼冒充活鱼”的叮咚买菜北京三元站正面临整顿,不少北京用户已拉黑该平台。一方面是无法满足的巨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
根据机哥的第八定律,帅哥的标准都是活好。除了那方面,作为六号线吴彦祖的我在料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今天,来一个最鲜活的评测,机哥也化身家庭煮夫,来一场生鲜大对决。这次我们找来 5 个 APP,分别是盒马、本来生活、易果生鲜、京东到家和每日优鲜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竞拍话题“生鲜电商创业已死,真的只剩绝路一条吗?”征稿,你站在正方还是反方?欢迎投稿,观点越辩越明!请直接登录钛媒体网站投稿】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95%的平台面临亏损或巨额亏损,实现盈利的只有1%。业内外一致认为